鞑子军卒也是拼了,手里举了盾牌,闷头往前冲。
冲到营栅前的军卒,用长刀劈砍着圆木间隙,企图将营栅砍开一道口子。
所有军卒都知道,在野外建营,一般圆木营栅之间,都会用绳索固定,下端埋入地下一截。
如果用刀将营栅间的绳索劈开,更容易用战马撞开营栅。
可惜,鞑子军卒并不知道,清水军的营栅,中间是用铁钉来固定的。
这是林丰设计的,专门建营用的粗大铁钉。
长刀砍上去,震得鞑子手臂都发麻。
心里十分奇怪,这他妈是用铁栅栏建营吗?
大宗军队怎如此豪奢?
时间紧迫,头顶还有羽箭乱飞,鞑子军卒只得拼命砍剁冲撞着营栅。
褚娇和谢重并没有听到让他们进攻的命令,只得在营中,让军卒不断往外射箭。
林丰下令,让胡进才和李东来带队,缓缓靠近城外的大营。
因为雨水太大,距离稍远就啥也看不清楚,害怕中了鞑子的埋伏。
所以,战骑不能推进太快。
恶劣的天气,不只给清水军带来困扰,同样也让鞑子的战骑懵逼。
一片白茫茫的雨幕,除了去攻击敌军营寨的战骑,负责围点打援的鞑子战队。
也在大雨中摸索着寻找位置。
双方都无法清楚地确定自己身在何处。
结果,两支军队,就在大雨中慢慢靠近,雷雨声中,蓦然撞到了一起。
最先发现鞑子骑兵的是陶金旺,他一直警惕地观察周围的动静,策马往前踏着。
倾盆大雨让人的五感变得迟钝,还有雨水不时砸在头盔上,溅到眼睛里。
无法睁大眼睛看清楚前方的状况。
直到有黑色铁甲晃动,才发觉,对方已经近在眼前。
陶金旺大声喊起来:“鞑子,有鞑子,冲锋,杀!”
随着他的喊声,手中端着的弩弓,瞬间激发,脚下猛踢马腹,抡刀冲了上去。
跟在身侧的战骑,同样的动作,先将弩箭射出,然后挺刀冲锋。
大雨中,鞑子骑兵在同一时间发现了清水军。
他们没有时间弯弓搭箭,只是大声吆喝着策马对冲过来。
弩箭的优势在这里凸显出来,一阵弩箭射翻了无数鞑子战骑。
如此近的距离,鞑子的铁甲都挡不住劲疾的利箭。
喊杀声和兵刃的撞击声,军卒的惨叫声,传出老远。
站在城头上的林丰也听到,立刻明白,前方展开了遭遇战。
有声音传来,便能大约定位,林丰大声传令。
“让弹石车营迅速绕道往营地靠近。”
细娘带着车队,听声辨位,绕开正在拼杀的战场,往城外的营地赶去。
既然是遭遇战,双方肯定已经纠缠到了一起,她的天雷便无法发挥作用。
细娘理解林丰的意图,营地前肯定没有交锋,最适合天雷施放。
营地距离城池只有五里左右的路程。
弹石车营很快就赶到了营地左近,听到前方鞑子军卒的吆喝声。
无数战骑冲撞营地,乱纷纷地一片嘈杂。
虽然看不见鞑子战队的状况,仅从声音上,也能判断出,对方在营前拥拥挤挤的情形。
细娘和两个部下,根据声音测距,将马车在一处稍微硬挺点的泥地上撑稳。
十辆弹石车排开,除了每辆车前有操作的七个工兵外,还有护卫军卒一千人。
黑色的粗瓷坛子,被包裹在油布中,被工兵抱在怀里。
另有工兵紧张有序地开始操作弹石车。
细娘判断,鞑子冲营,该是距离营栅四五十步的距离,是鞑子军卒聚集最密的位置。
首先是五架弹石车,将投石距离依次拉开。
从营栅前四十步,每隔三十步为一个投掷点。
将营前一百五十步的范围,完全笼罩在爆炸圈内。
一切操作就绪,细娘深吸一口气,将嘴里的雨水吐出来。
眼睛看着前方的茫茫雨幕,一挥手:“装雷。”
抱着黑坛子的军卒,立刻将其放进弹石车的筐子里,另有军卒张了油纸伞,遮在上方。
“各方位报告。”
“就绪。”
“就绪。”